如何教育孩子乐于分享
想让孩子乐于分享,我们需要先知道让孩子学会分享的三大前提:
第一,物权意识。从懵懂无知,到意识到这是我的,这是儿童物权意识质变的一次飞跃,而三岁前的宝宝还不具备这种能力。先拥有,再分享,对孩子进行分享教育的首要前提,就是要摸清他的物权意识发展阶段,根据阶段特点再对娃进行引导。
第二,社交意识。同样是在三岁前,宝宝还不具备清晰的社交的意识与基本的社交能力,他们还是黏在妈妈身上的乖宝宝,或者很少出门和小伙伴进行交流。即使是几个孩子在一起,有意识的社交互动也很少,大都各玩各的,没有很好的感情基础,也不掌握社交礼仪,这种情况下谈分享有些拔苗助长的嫌疑。
第三,收益意识。分享这个行为不是无私的行为。不管是实际的物质补偿,比如两个孩子交换玩具,还是在一起玩耍时产生的快乐,都是收益的一种表现。相反,如果分享不能带来收益,而只是单方面的付出,或者是在分享中没有体验到欢愉,那谁还愿意分享呢?如果孩子没有得到收益补偿,又被父母强制分享,还会认为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,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。
那么该如何教育孩子学会乐于分享呢?
1、行为示范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你的行为比你的语言更有说服力。想要让宝宝学会分享,你首先需要是一个乐于分享的人。邀请宝宝加入你的分享行为中,比如一起做好吃的点心送给其他的小朋友,一起准备送给爸妈的朋友的礼物,诸如此类。
2、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。“如果你是小美,从来没有见过这个玩具,那想不想摸一摸呢?”家长应适当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,孩子共情能力高,分享意愿就强,通过分享得到的快乐也会增多。
3、尊重孩子的意愿,避免道德绑架式的指责和批评。在孩子具有一定的物权意识后,也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,他是否愿意分享?愿意分享全部还是部分?他愿意和谁分享?人说知子莫若父,希望父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和需求,也非一味强求。
一个孩子在分享中的心路历程,大体按照如下优先级排列:紧缺>心爱>意愿,他首先考虑要分享的物品的稀缺性,是唯一的还是多余的,然后考虑这个物品在他心里的定位,是心爱之物,还是普通的玩具,最后是否分享还要落实在意愿上,即排除了前面两个因素,仍然不想和人分享,因为我不愿意,那就不必强求,毕竟强扭的瓜不甜。很多时候,孩子拒绝分享的原因是家长强行支配,外力因素让孩子感到厌烦,而换位思考则能从内心深处让孩子主动分享。
分享是双方面的,在其他孩子愿意把玩具分享给你的孩子后,你可以问他是否开心,看到孩子点头,再告诉他说:“你把玩具分给别人玩的时候,他们也会很开心的”,这就是对孩子同理心的教育。